稳扎稳打 中国地质坚持高标准惠民生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2-11-29 | 903 次浏览 | 分享到:


面对当今严峻的市场环境,中国 “走出去 ”企业加强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推动国际工程业务高质量发展,保证企业与社区的互利共赢是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多年以来,中国地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中国地质 ”)始终坚定不移地参与共建 “一带一路 ”,始终坚持以高质量的项目打造企业形象,以合作共赢助力互联互通。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地质在亚非4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揽了逾400个项目,所有的项目都因其“守约、优质、高效”受到相关方的一致好评。

扎根海外 贯彻属地化经营管理模式

中国地质始终坚持贯彻属地化模式,很早便完成了由依靠国内派遣的“以我为主”模式向“我方管理,属地执行”模式的转变。近年来,在劳务用工属地化的基础上,中国地质积极探索管理层属地化模式,不断加大属地高端人才引入力度。通过与当地国政府人才部门等机构的合作,多管齐下引进驻在国高端管理人才,并借助属地化高端人才进一步熟悉当地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进一步强化与政府和当地社区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对当地施工人员的管理,提高管理和组织效率。

中国地质能够准确把握当地民生发展的核心痛点,精准对接当地发展需求,提供高品质建设服务,最终实现 “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三个方位的深度融合。

2020年2月8日凌晨,位于莫桑比克马普托省的两条输水管道破裂。此状况给首都马普托市以及周边城镇造成了严重的供水问题,近140万人缺少自来水的供应。管道破裂事件发生后,莫桑比克水利基金委员立即联系中国地质承接抢修工作。电话沟通后,我方第一时间于当天凌晨 4:30赶到管线破裂现场进行查勘,并迅速制定抢修方案,提出10天完成抢修任务计划,设立现场临时指挥部,调动挖机、吊车、装载机等抢修设备以及管线材料开始工作。时值中国新年和新冠疫情初期,大批员工回国过年后无法及时返岗导致分公司人手相对短缺。为尽早恢复供水,中国地质全力调集周边项目施工人员和主要设备,实行2 4小时轮班制,最终如期完成通水任务。此次事件由于影响重大,关乎国计民生,各方记者及电视台纷纷赶往第一现场采集信息进行播报。莫桑比克工程部部长Martinho、副部长Cecilia Chamutota先后前往现场视察指导,当地报纸也进行了数起追踪报道。

高质量履约 不断夯实企业发展根基

中国地质秉持“开拓进取、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把高质量履约作为扩大经营的落脚点,从制度、执行、监督三大环节出发,不断强化履约能力,持续塑造中地口碑,实现新签合同和项目利润双丰收。

首先,始终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和机制建设,坚持同一团队既负责签约又负责执行,有效减少盲目签署项目和项目执行中推诿扯皮的情况,把承接优质项目作为海外高质量履约的源头。其次,不断探索优化海外项目管理体系,因地因时开展不同管理体系的试点工程,以管理创新助力项目执行。同时着重强化设计、采购、施工协同,形成良性循环,全方位提升工程总承包能力。项目执行中对涉及需要调整方案或协调沟通的,通过技术创新、科学规划管理,全力保障相关方诉求,实现互利共赢。最后,切实发挥总部监管职能,通过日常监管与审计审查相结合的方式,有效甄别项目风险,实现“常规项目一线管理,重点项目专班负责”的监督管理模式。2021-2022年,中国地质追踪推动多年的孟加拉国库尔纳污水项目逐渐落地,公司先后中标库尔纳污水供水SN-01项目、SN-02项目,总计合同额近1.5亿美元。该项目的顺利承揽究其根源在于中国地质南亚一公司多年来在孟加拉国供水领域的深耕细作,尤其是其承建的库尔纳供水项目(包括主管道、管网及原水标段)受到了业主和资方的一致好评。

孟加拉国库尔纳供水项目于2019年6月30日完成施工,该项目的顺利实施使得孟加拉国第三大城市库尔纳真正意义上拥有了一套完整、安全的原水和饮用水供应管道系统,保证了全市一半以上人口的生活用水需求,极大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卫生条件。

其中供水主管道标段的管线需要穿越Rupsa河进入主城区。在原设计中,管道穿河长度为415米,穿越点位于河边非法违建的棚户区,居住着大量的贫困家庭。如果按原设计方案实施,这些非法违建的棚户区需全部拆除,会造成这些棚户区贫困家庭流离失所,给当地社会治安带来不稳定因素。中国地质从人道主义和工程顺利实施的角度考量,向业主和监理建议更改施工方案,将管道穿越点移至河边开阔地带,管道穿河长度变更为685米,不拆除棚户区,助力维持当地社会稳定。

该河道穿越变更方案得到了业主、监理和项目投资方的批准,同时也获得了当地政府和居民的一致好评。在河道穿越施工中,中国地质认真做好周边居民宣传、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工作,于2018年3月18日一次性成功完成了Rupsa河穿越回拖工作,被孟加拉国当地电视台广为报道,这也是迄今为止孟加拉国实施完成的最大口径的管道穿河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树立了中国企业勇于承担责任,一心为民的良好形象。

全方位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实现互利共赢、协同前进的良好局面

中国地质在全力打造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集国内外知名的工程一体化和矿业开发服务、技术领先的国土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服务的综合产业集团的同时,将继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社区是国际工程项目的重要利益相关方。中国地质的主战场——民生项目,与当地社区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只有通过与当地社区的沟通,深入了解工程项目对当地社区的影响和当地社区对工程项目的具体诉求,使当地社区参与进来,才能最大程度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中国地质每个工程项目所到之处,项目负责人都会拜会当地政府官员或是社区代表,了解项目所在地的基本情况,向当地社区汇报项目进展,在员工招聘、现场取料、水源引进等方面的问题,也能得到当地权威的指导。项目执行中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利用自身技术、设备、人才优势,对社区存在的困难予以帮助。对相对贫穷、基础设施较差的驻在区,中国地质经常出资或出动工人、设备为当地整修道路、修缮排水设施、打井、修缮校舍、平整运动场地、修葺教堂、雨季抢修断路断桥、救援当地抛锚车辆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中国地质北部桥项目位于喀麦隆首都雅温得市以北约1400公里处。该地区交通闭塞、物资匮乏,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当地经济发展极为困难,项目周边居民生活非常贫困。紧邻着项目部有一间国立双语小学,说是学校,实际只是用树枝等简单搭建的3间茅草屋,屋子里挤满学生,每当雨季来临,暴雨、洪流将茅草屋冲毁,学生们就会失去仅有的课堂,等到来年旱季,新的茅草屋才能重新搭建。目睹了当地贫困现状后,中国地质从加强品牌建设出发,本着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践“惠民生”理念的目的,帮助当地政府建立一所小学,帮助当地学生重返校园。同时,公司积极与市政府市长及当地著名酋长联系,协助加强小学校的师资力量,并取得了喀麦隆教育部门永久注册编号。

学校工程历经3个月竣工,原来的3间茅草屋变成了6间钢筋混凝土的大教室。自学校建成后,当地群众每次遇见中国地质的员工,都会上前热情地打招呼,他们说,是中国人让他们的孩子有学可上。

在助力社区建设的同时,中国地质始终高度重视海外文化传播工作,努力促进中外人文交流。2019年,为响应沙特“2030愿景”,促进中沙文化领域交流,中国地质应朱拜勒皇家委员会工业区乌穆·古腊学校邀请,前往该校开展汉语教学与问答互动。此次教学反响极佳,当地教育局了解后派代表主动邀请公司为其他7所高中学校的学生开展汉语兴趣课,此后再次邀请中国地质中东公司赴皇家委员会朱拜勒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汉语试教学,为中沙人文交流牵线搭桥。此后,沙特盖西姆教育局特别为中国地质中东分公司颁发了奖章以示感谢。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实现党建和业务工作的有机融合

中国地质党委在集团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把贯彻落实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一以贯之强党建促经营,党建工作与经营工作深度融合逐年加强。

一是,坚持以制度建设、体系建设推动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公司治理,持续健全党委发挥领导作用的制度机制。

二是,坚决将公司发展融入国家战略,海外工作中,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中国基建先进生产力走出国门,打造企业国际化竞争优势。

三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40年里,中国地质先后出版了《铁军》《大洋彼岸》《走遍印度河》《在海外,我们不是传说》4本纪实文学,创建了《中国地质》报、中国地质青年公众号等宣传媒介,形成了以奋战海外为荣的文化氛围。

40年里,中国地质始终坚持“上为国家做贡献,下为员工谋福利 ”“无愧于国,无愧于民,无愧于团队 ”的企业宗旨;大力宣扬中国地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精神;坚定不移履行“一带一路”践行者、生态文明建设者、“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奋斗者的使命任务;始终坚持把企业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战略规划,铸造了中国地质独有的精神力量。

作者:朱振坤